他误以为收到了
中国移动10086的欠费短信,
提示需要点击链接交话费。
定睛一看才发现
网址中的数字1和0竟是英文字母I和O,
原来不法分子以“l0086”冒充“10086”!
好在该网友及时醒悟,
没有点击链接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
年关将至,
诈骗分子也企图开展年终“收割”,
各类新骗术层出不穷,
务必提高警惕!
来看相关案例~
谎称办理机票“退改签”
诱导“共享屏幕”
近期,罗先生接到电话称他预订的航班取消了,对方表示,可帮助办理改签并支付航班延误赔偿金,诱导其下载“云服务App”会议软件,实现屏幕共享,然后打开银行App、付款码……一番操作下来,罗先生银行卡内的3万多元余额被转走。
“共享屏幕”现已成为诈骗分子新手段,一旦开启此功能,屏幕上显示的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内容都会同步让对方看到。
假冒政府App
带你进群“薅羊毛”
不久前,徐先生通过朋友发来的二维码下载了一款“卫健委”App,里面还提供政府工作人员的微信。徐先生添加所谓“卫健委领导”微信后,进入“补贴群”,群里发布“血糖仪补贴”等项目,每天可领取几元钱的补贴,一个月群内会员就达到了400人。
当徐先生领取了几十元补贴后,群内又发布一个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声称“最少可投资3000元,每日利息45元;最多可投资5万元,每日利息高达1550元”。警方调查发现,这款App后台地址在境外,是一款涉诈App,该案诈骗项目涉案金额约50万元。
盗取用户语音信息
向周边好友借钱
近年来,群众对微信好友“借钱”越来越谨慎,但骗子却设法盗取语音信息,增大骗局迷惑性。北京警方披露的一起案件中,孙女士沉迷某款手游,骗子以“帮你充值游戏点券”为名和她语音聊天,并诱使她提供微信账号、密码。
其间,骗子故意询问孙女士是否为该游戏昵称本人,轻松得到语音回复“是我是我”。随后,孙女士的微信好友便接连收到“孙女士”向他们借钱的消息,听到“是我是我”的语音回复后,4个好友相信并转账。
伪装成“积分兑换”短信
日前,杨某收到“积分兑换空气炸锅”提醒短信后,看到短信中的网址与真实网址相似,没多怀疑就用手机打开链接,填写了姓名、身份证号、信用卡卡号、交易密码。
值得注意的是,骗子还会引导当事人进入“全国银联信用卡提额专用”页面,下载的所谓安全控件实际上是木马程序。杨某提交信息后没多久就发现,信用卡被盗刷近8000元。
“李鬼”快递员
实施“刷单”诈骗
随着公安机关打击力度不断加大,诈骗分子转移涉诈资金盯上了黄金、现金转移。近日,刘女士被假冒的“顺丰快递员”添加好友,并被拉入一个微信群,群内展示各类礼品图片,由刘女士自行挑选。在挑选的礼品送达后,对方。App中,客服发布包括为淘宝商家点赞、关注等在内的任务,并声称刘女士完成任务后可通过微信红包获得返利。
当刘女士申请提现时,对方以需要支付“救援金”为由,诱使刘女士通过网约车向指定位置运送88000元现金,所幸刘女士的行为及时被警方拦截。
总编辑:李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