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过剩”将成事实!老师们无需担心失业,大概率有三种归宿
发布时间:2025-02-24 09:20:01  特约记者:李志俊  点击:10528次

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教师过剩” 一词逐渐闯入大众视野,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这一现象背后,是年轻人对教师职业的热烈追捧与社会现实悄然变化的激烈碰撞,勾勒出一幅错综复杂的时代图景。

漫步在各大高校校园,每年毕业季,校园招聘会上教育类岗位的摊位前总是人头攒动。如今,家长们普遍期望孩子能成为 “人民教师”,这种观念深深扎根在年轻人心中,影响着他们的职业选择。当下,想要成为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已经成为基本门槛。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言而喻,稳定的收入犹如坚固的生活保障,让从业者无需为生计过度担忧;较高的社会地位赢得他人尊重与认可,这份职业荣耀感是许多工作难以给予的;还有令人羡慕的寒暑假,能让教师们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拥有充足的时间放松身心、陪伴家人或自我提升。这些优厚条件,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怀揣着教育梦想,渴望投身教师队伍。

然而,现实情况却与人们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我国教育行业呈现出一种看似矛盾的现象:一边是年轻人踊跃加入教师队伍,另一边 “教师过剩” 的现实却逐渐浮出水面。以学前教育为例,2021 年全国共有幼儿园 29.48 万所,到 2023 年,这个数字降至 27.44 万所,短短三年减少了 2.04 万所,降幅约 7%。与此同时,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数量也从 2021 年的 319.10 万降至 2023 年的 307.37 万,降幅为 4%。这清晰表明,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率先出现过剩。

再看普通小学,2021 年全国普通小学共计 15.43 万所,2023 年减少至 14.35 万所,三年间减少 1.08 万所,降幅接近 7%。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 “教师过剩” 这一现象呢?深入探究,主要有两大因素。

先从就业环境来看,疫情给国内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冲击。许多企业经营困难,纷纷采取裁员降薪措施,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工作变得越来越难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就像黑暗中的灯塔,吸引着众多年轻人。他们迫切希望在教师队伍中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这使得教育行业人员迅速增多,逐渐趋于饱和。

从人口结构变化角度分析,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2017 年我国新生儿出生数量为 1756 万人,到 2023 年底,这一数字跌至 902 万。新生儿数量大幅减少,直接导致幼儿园、小学等学校招生越发困难。学校招生人数减少,对教师的需求自然随之降低,教师过剩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

面对 “教师过剩” 的现状,老师们是否需要担心失业呢?其实,从目前形势来看,老师们不必过度担忧,大概率会迎来以下三种职业发展走向。

普及 “小班化” 教学:教学模式革新,教育质量提升

在传统 40 - 50 人的 “大班化” 教学模式下,教师资源相对过剩。但如果普及 20 - 25 人的 “小班化” 教学,情况将大为不同。想象一下,在一个人数较少的班级里,教师能够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发展。课堂上,老师有更多时间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需求,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

以数学课堂为例,在 “小班化” 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个性化辅导。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老师可以耐心讲解基础知识,帮助他们打牢基础;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学生都有充分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老师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普及 “小班化” 教学,不仅能解决过剩教师的就业问题,还能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能得到更多关注和指导,学习成绩有望大幅提高。

转岗到后勤或辅助岗位:职业发展新挑战,机遇与困境并存

对于那些教育水平不是特别突出、创新能力不强的教师,学校可能会安排他们进入后勤工作或教学辅助等岗位。在后勤岗位上,教师们需要负责学校的物资管理、校园环境维护等工作。虽然不再站在讲台上授课,但他们的工作同样重要,为学校的正常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持。比如,在开学前,后勤老师要确保教材、文具等物资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在校园环境维护方面,要定期检查校园设施,确保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安全舒适。

在教学辅助岗位上,教师们可以协助主讲教师进行教学准备工作,如制作教学课件、准备实验器材等。他们还可以帮助批改学生的作业,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然而,转岗到这些岗位后,教师们的未来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对于很多年轻教师来说,他们更渴望在教育教学领域有所建树,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因此,不少年轻教师在转岗后,往往会选择离开,去寻找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分流到其他单位:拓展职业边界,开启多元发展路径

为解决教师过剩问题,一些地方政府采取将过剩教师分流到其他单位的措施。这些单位包括区级研培机构、社区教育中心等教育类单位。在区级研培机构,教师们可以参与教师培训课程的研发和授课工作,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分享给更多教师,助力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比如,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老师,在研培机构可以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技巧传授给新入职的教师,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在社区教育中心,教师们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教育培训服务,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比如开展书法、绘画、烹饪等兴趣班,满足不同居民的学习需求。对于年龄较大的老教师来说,他们可以在这些新岗位上安心工作到退休。而对于年纪较轻的教师来说,这些岗位可以作为暂时的过渡。他们可以在新岗位上积累经验,拓展自己的职业视野,同时也可以寻找其他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浪潮中,“教师过剩” 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这一现象给教师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也为教育领域的改革和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无论是 “小班化” 教学的普及,还是转岗与分流带来的新尝试,都在推动着教育行业向着更加多元化、优质化的方向发展 。

总编辑:李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