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十佳歌手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各位参赛选手发出的每个音符的震颤都承载着层层突围的重量:区级海选阶段需在数百名选手中跻身十强,而市级选拔更是汇聚各县区顶尖歌者。当勒尔伍支、勒尔伍作的《不要怕》在舞台流淌,所有观众都听到了来自心灵深处的呐喊;当《带我到山顶》盘旋而起,观众仿佛看见晨雾中的牛羊漫过山岗,从她们的歌声中,我们看到了群山回唱。
荣耀的背后,是老师们辛勤的付出。冯琳莹、胥洁两位指导教师无数个午后的雕琢。从气息控制到情感表达,从彝族原生态唱腔与现代声乐技法的融合,再到舞台表现力的淬炼,两位老师如同打磨月光下的银饰般精心。音乐教室里那架钢琴见证着师生三人的默契:琴键上跳跃的旋律,总会在某个瞬间与少女们清亮的声线完美契合,化作穿透时光的合鸣。当然,更离不了两位同学的班主任老师的对她们的支持、鼓励和托举以及所有背后默默付出、配合的各科室老师。
这份音乐硕果,恰是学校"扬长教育"理念的生动注脚。在"让每颗星辰都有专属轨道"的育人哲学下,艺术阶梯教室里的合唱社团、独具特色的陶笛社、定期举办的校园歌手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构建起滋养个性的生态雨林。对于少数民族学子,学校更是用情用心的关注他们的成长,既守护文化根脉,又搭建展翅平台。正如勒尔伍作所说:“老师们常说,我们的歌声里要长出索玛花的根,也要开出蒲公英的翅膀。”
当获奖喜讯随春风传遍校园,大家看见的不仅是两个少年的高光时刻,更是多元文化在教育沃土上交融共生的璀璨图景。那些从彝族月琴弦上流淌出的音符,那些在火把节里跃动的节奏,正在这方校园里生长出新的可能。这曲由师生共谱的教育乐章,终将在时光里沉淀为最动人的和声——关于成长,关于传承,更关于心与心跨越山海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