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赋能非遗传承: 大学生创业团队通过电商平台助力辛集皮贴画“贴”出创新之路
发布时间:2025-04-19 23:38:08  来源:商广网  点击:37456次

一张张朴拙的皮革,经过染色、剪裁、拼贴,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花鸟山水;一项传承百年的非遗技艺,借力电商平台跨越地域限制,从河北辛集“飞”入大众视线。来自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的同学们,为推广辛集皮贴画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小程序+多平台矩阵”的电商模式,不仅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大众的视线,更带动当地手艺人增收,成为非遗文化振兴与当地经济融合的典范。

从课堂到工坊:大学生让非遗“潮”起来

“我第一次接触辛集皮贴画时就被深深震撼到了,同时我意识到,传统手艺不能总停留在博物馆里,我们要让它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团队负责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本科生郝子璇说道。她与同校3名来自计算机、经济专业的学生组建“皮韵匠心”团队,将对家乡非遗的保护和热情升级为创业实践,开启了一场非遗现代化实验。

图1

从“藏在深闺”到“一键触达”:小程序激活非遗新场景

在辛集皮贴画非遗工作室内,传承人张杰老师正向同学们展示一幅《富贵牡丹》的创作过程。他手中的皮革碎片经过巧手拼贴,逐渐绽放出立体生动的花瓣纹理。“以前我们的画只能卖给本地游客,现在通过‘皮韵匠心’小程序,全国客户都能下单定制,还能实时看到制作进度。”张杰感慨道。

这款微信小程序,集在线选购、创意定制、工艺介绍等功能于一体,成为辛集皮贴画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具体功能如下。

精准定制:用户可上传图案或选择模板,由匠人“一对一”手工制作,价格从百元级装饰画到万元级收藏品全覆盖。

精心介绍:小程序内含对皮贴画非遗工艺制作流程的介绍,让广大群众对该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数据反哺:通过分析用户点击、收藏数据,手艺人开发出“国潮生肖”“治愈萌宠”等系列新品,年轻消费者占比大大增加。

图2

图3

多方式推广:让非遗“破圈”更接地气

“传统手艺不能只靠情怀,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故事。”团队成员王奕涵表示。团队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构建全域营销矩阵,以差异化内容激活流量:

1. 平台推广:打造非遗“云工坊”

在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等平台,同学们通过创建公众号@皮韵匠心发布推文,小红书种草推荐,及微博个人账号推广多维度推广辛集皮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生动活泼的语气,吸引广大群众点击浏览,提高皮贴画知名度。

2. 短视频制作:撬动Z世代兴趣

同学们还通过抖音等年轻人广泛活跃平台发布视频,吸引年轻人了解认识皮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小皮画“贴”出共富路

电商的勃兴不仅让辛集皮贴画焕发新生,更成为撬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杠杆。

产业链延伸:电商订单的增长带动当地皮革边角料回收、环保染料生产、物流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

精准扶贫:团队及企业销售皮贴画所获收入将用于支持扶贫与乡村振兴工作;

文旅融合:辛集皮贴画博物馆的建立吸引人们走进皮贴画,了解皮贴画的传承与发展。

“非遗电商化不是简单的‘上网卖货’,而是构建文化保护与产业振兴的共生系统。”“皮韵匠心”团队成员乔禄晋表示。当前,辛集已形成皮贴画设计、生产、销售、体验的全链条生态,相关经验不断积累,进一步推动文化与经济共生。

让传统与现代“贴”得更紧

从微信小程序的定制化服务,到抖音视频里的文化输出,再到公众号的年轻化探索,辛集皮贴画的电商实践证明:非遗的“破圈”之道,在于以现代技术激活传统基因,用市场活力滋养文化根脉。随着5G、AI等新技术应用深化,这场“老手艺”与“新零售”的碰撞,或将为中国非遗振兴提供更多“贴地飞行”的样本。非遗的传承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创造性转化;文化的力量不在于固守,而在于持续生长。或许正如他们小程序开机画面所写:“每一代人都该用属于自己的方式,让文明薪火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