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朐县法学会嵩山服务站创新“九不”机制 奏响基层法治“奋进曲”
发布时间:2025-04-28 17:20:01  特约记者:马奎忠  点击:17817次

中国晨报网山东讯(特邀记者 马奎忠) 临朐县法学会嵩山服务站创新推出“九不”工作机制,推动基层法律服务诊所“流动”起来,将法治资源精准输送到基层,有效解决了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实事中的实际问题,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三不”宣传,引领法治新风尚

政策落实“不打折”。嵩山服务站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民法典》等与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借助“双百”宣讲和“基层行”活动,依托村民网络夜谈、马扎会等特色形式,邀请法学专家以案释法,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今年已成功举办6场普法宣传活动,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在当地蔚然成风。活化形式“不定型”。服务站采用“线上+线下”宣传模式。线上,会员加入各村微信群,及时了解村情民意;线下,利用美丽乡村墙绘、宣传栏等打造法治文化阵地。流动会员深入社区村落、田间地头,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目前,已建设7处法治宣传阵地,累计发放资料1000余份。覆盖范围“不遗漏”。建立流动普法“轮换”制,组建由老党员、村干部构成的法律服务团队,轮流进村入户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引导群众依法解决问题纠纷,预防矛盾发生。今年已组织10余次进村活动,入户调解5户。

“三不”服务,精准到位解民忧

关口前移“不等靠”。以“两桃一瓜”为特色产业,果品销售旺季易现法律问题。服务站提前组建联合服务团,在销售旺季设立3处农产品交易市场设立法律服务“流动诊所”,提供法治和农业服务,及时化解各类纠纷。法治为民“不敷衍”。嵩山地处两市四县交界处,自然村分散。服务站广大会员发挥专业优势,依托“山东解纷码”,在各社区和网格一线针对不同区域开展精准化法律服务,实现对村集体工程、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的法治服务全覆盖、“码”上办,助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直面对症“不逃避”。服务站在桃花节、杏花节以及峡谷漂流旺季等重点旅游时段,提前预判全域生态旅游可能出现的法律问题,做好旅游法治保障,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三不”助力,赋能发展提质效

新旧问题“不放弃”。嵩山服务站创新工作机制,组织多方集体“会诊”,借助“网格夜谈”,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依法公正处置矛盾纠纷,实现一线化解、一站攻坚。助力发展“不懈怠”。嵩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投资81.2亿,涉及土地征收、流转等问题。流动诊所会员主动走进相关村(社区),提供法治服务,及时解决群众诉求,保障项目顺利推进。近年来,已成功化解10起问题纠纷。坚守底线“不退让”。在服务经济发展过程中,服务站明确法律界线,对易引发争议的法律问题全程记录,坚持“以法律为准绳”,牢牢守住法治工作底线。

嵩山服务站通过践行“九不”工作机制,为基层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推动法治乡村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实现了法治服务润民心、服务群众零距离。

总编辑:李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