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附中深化军民融合实践 “天工哨”升级版赋能边境智能巡防
发布时间:2025-05-16 16:48:00  来源:商广网  点击:15712次

(广州讯)在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国防科技育英班的国防科技创新实训区,一套新型“天工哨”系统的无人机和地面机器人编队正在模拟边境线执行自主巡防任务。作为该校国防特色教育“教学链对接作战需求链”的实践典范,该项目深度融入战训场景,将课堂知识转化为戍边科技力,展现了国防科创教育“铸剑育魂”的育人成效。

课程实战化牵引技术攻关

在校本课程中,教师以中印边境“天文点哨所”巡逻难题为案例,引导学生开发适应高海拔、强风环境的侦察系统。团队负责人李冠霆带领成员李冠瑶、郭希言,结合南部战区某边防旅提供的需求清单,攻克三大技术瓶颈:梁颢旸研发的“北斗+惯性导航”融合定位模块,在信号遮蔽区定位精度达0.5米;刘家浚设计的仿生蜥蜴足式地面机器人,可在乱石滩实现每小时8公里机动;康哲乾开发的低温自加热电池仓,使设备在-25℃环境中续航提升40%。

军民协同验证装备效能

2023年冬季,团队赴某边防连开展装备实测。高原开发的“智能路径规划系统”自主生成12条巡逻备选路线,成功规避3处雪崩风险区;苏致睿编写的多光谱成像算法,在夜间识别出800米外伪装目标。边防官兵现场体验后提出改进建议:“增加单兵携行模式的快速部署功能。”团队成员郭希言据此研发折叠式微型中继站,将系统展开时间从15分钟压缩至90秒。

国防科技育人厚植家国情怀

项目研发全程贯穿思政教育:在开发电子围栏功能时,教师嵌入南海岛礁维权案例教学;康哲乾在解决设备防水难题时,联想到抗洪抢险中的装备可靠性需求。某研究所专家参与指导时感慨:“这些学生不仅懂技术,更清楚每行代码对国防安全的意义。”目前,“天工哨”的7项技术成果已反哺教学,形成6个校本教学模块。

战教融合培育新型军事人才

自首届高中“国防班”学生毕业,广大附中至今已有逾百名学子考入军校。迈入新时代,国防科技大学创新军事高科技人才培养,将人才培养前至中学阶段,在国内创新组建“国防科技育英班”;广大附中则成为国防科大在广东省授予的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防科技育英班”。

多年来,学校的国防文化浸润着学生的心田。“校园里处处可见的国防元素、浓郁的国防氛围,特别是聆听来自军校的学长面对面答疑解惑,更坚定了我投身军营的决心。”不久前,该校毕业生鄢泽文到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报到,正式开启自己的军校生活。

广大附中教科所姚海霞主任表示:“‘天工哨’是国防科技育英班‘教为战、研为战、练为战’理念的物化成果,更是青少年从‘崇军尚武’到‘科技强军’的成长见证。”如今,这套由中学生主导研发的智能巡防系统,将用青春智慧筑牢祖国边关的科技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