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坊实践:传统与科技的创意共生场
(一)轮转课堂:参观劳动空间实践
杭州市劳动教师们参观行知小学基地常态轮转课,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木壳枪制作实践中,师生运用 AI辅助木枪造型设计,以木工技艺手工打磨,实现数字设计与手工制作的实践融合;将非遗扎染技艺与端午文化结合,通过“夹叠法”让粽子布包焕发蓝靛魅力;在扭扭棒麦穗编织区,孩子们在制作“丰收麦穗”时,感受劳动美学与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在中式烹饪教室中,和面、拌馅、烤制……衢州小烤饼喷香扑鼻。
(二)变废为宝:创意无限教师工坊
在五个各具特色的工坊中,老师们正用行动感受着“绿色劳动”的惊喜。“香约・玫瑰木语”工坊将木屑等废旧材料通过折叠、拼接重塑为娇艳玫瑰花,让废弃物料焕发新生;“牛仔创意挂袋”工坊借助电动缝纫机改造废旧牛仔裤,成品兼具收纳实用性与布艺设计美感;“咖啡渣工研社”以咖啡渣为原料创作冰箱贴、扩香石,让烘焙废料转化为生活美学载体;创意编织链工坊里,老师们掌握平结、雀头结等经典绳结技法后,为手机、扩音器定制独一无二的实用挂绳;“宋韵茶事”工坊教师们静心学习点茶技艺、制作茶点,沉浸式感受宋代茶文化:“美得‘帽’泡・夏日限定”工坊用钩针编织夏日草帽,丝线穿梭间勾勒出清凉的季节限定美好。一个半小时的沉浸式劳动体验,老师们在劳动中获取能量,在劳动中感受快乐。
(三)旧物新生:创意点亮旧物作品展
本次活动,为西湖区各个学校旧物新生的劳动成果搭建了展示舞台。矿泉水瓶经过裁剪拼接,变成了西溪鱼灯;褪色牛仔在精巧剪裁中,变身时尚收纳袋;将废弃键盘重组设计,再生成为实用物品和益智玩具……同学们天马行空的畅想在劳动中得以成真。一双巧手、一份匠心。点亮绿色生活,激发创意灵感。
三、课堂教学研讨:AI 赋能劳动教育的多元实践
保俶塔实验学校李一帆老师执教《环保小车的测试与改进》,通过“初样测试 —AI 问诊卡智能诊断 — 对标优化”流程,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大国工匠精神,探索 AI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教育路径。
三墩小学双桥校区史利嫦老师带来亲子劳动课《旧衣物巧改造 - 亲子围裙》,携手数字人 “旧物改造师兰兰”,指导家庭将旧衣变为创意的亲子围裙,以科技手段传递环保可持续理念,沉淀亲子协作记忆。
绿城育华小学曹婉歌老师借助 AI 学习伙伴 “豆包”,带领学生为父亲节设计立体贺卡,让劳动成为传递爱意的媒介。
紫金港小学林玉婷老师引导学生化身 AI小导游,根据 “游西湖、品东坡肉、1500 元预算” 等需求规划绿色出行的旅游路线,在实践中培养劳动规划能力。
文三街小学金子霖老师通过 AI提供多元编码规则,组织学生为班级图书角创编智能借阅编码,实现图书管理的可持续运营。
行知二小王艺涵老师《巧制不“衣”样的小布袋》借助 AI辅助设计与缝制优化,让学生从 “做不完” 到 “做得精”,实现劳动效率与工艺精度的双重提升。
四、课堂案例分析:共研人机协同教学范式
西湖区劳动教师团队带领杭州市的老师们开展具身观课体验,对AI辅助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改进研讨,各坊主汇聚团队智慧后开展案例解析和交流。
之江二小殷嘉崎老师强调教师智慧与机器智能应在学生全面发展目标下的深度协同;三墩小学双桥校区吴建梅老师分享 AI 赋能亲子协作、创意激发的三大策略,让劳动过程更智能、互动更生动;云谷学校俞贾通过“数字劳动清单 APP”激发学生劳动热情,结合 AI 制作劳动绘本,再利用AI分析AI生成的绘本,提出学生迭代建议,分享的劳动经验更具专业性,实现假期中家校共学共享;竞舟小学陶冶以“微型生态箱”为载体,通过程序自动控制与云端监控,融合科技与自然教育;杭州市古荡第一小学吴曾泽宇鼓励学生对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探讨后仍无法解决的复杂问题,用“症状描述+限制条件”的精准提问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借助 AI 结构化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并将此方法延伸至生活中解决其他问题的实践探索;行知小学张富强老师聚焦 AI与劳动创作能力融合,通过AI导游攻略系统开展场景化旅游规划教学,既提升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又激发旅游筹划与创新思维;文新小学府苑校区罗园园在图书编码创编中借助AI技术,多角度统筹思考,高效完成图书上架,感悟图书管理员工作的意义。九莲小学俞珺潇老师聚焦AI的有效辅助作用介入布袋的巧设计、巧缝制、巧优化,充分提升学生的创意制作能力。
五、未来图景:人机协同劳育模式的三重突破
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郤云江副院长现场讲话中,肯定了杭州市劳动团队在AI方面超期的探索,并现场演示了 AI 工具在教育科研中的实际应用,他通过 DeepThink 平台现场进行了文稿的动态展示与数据可视化。结合本次劳动教师AI使用能力框架的话题,为老师们现场展示培训了秘塔搜索,为助力劳动教师教育研究的效率与质量提供了智慧支架。
杭州市中小学劳动教研员林杰老师在总结中高度肯定了西湖区本次承办活动的实践价值:“AI正在改变劳动教育的实施样态,不仅能简化繁琐事务,更能在创意实现、编程思维、数据搜索等方面为师生提供强大支持。我们要让 AI 真正成为劳动教育的‘赋能者’,提升教学效率,减轻师生负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劳动,让教师在创新中快速成长。”
本次研讨活动以 “AI赋能劳动教育” 为主题,展现了技术赋能下劳动教育的多元可能,也推进劳动教育团队更加深刻领会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是融合科技思维、创新能力、责任意识的综合育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