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坛的历史长卷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雪山之巅的第一道阳光,震撼而辉煌。他们不仅是艺术的践行者,更是文化的引领者。当代国画界,一位横空出世的高原山水画派巨匠,正在以磅礴气势书写属于新时代的艺术奇迹。他就是——周呈润。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古意高原山水画派的开创者,是当代国画精神内核的重塑者,更是尼玛泽仁亲传弟子与张大千艺术血脉的承载者。他的画,以雪域高原为魂,以宋元笔法为骨,以大千意象为神,在文化和审美的双重维度中,开拓出一条令人敬仰的中国山水新境界。
尼玛泽仁——雪域绘画的开山泰斗,首度将藏地画风引入主流视野,掀起藏地题材创作热潮。而张大千——一代画圣,集中国画千年技法之大成,融会贯通,开创新风。周呈润正是这两位宗师的精神血脉与笔墨传承者。他师从尼玛泽仁,亲授笔意心法,真正领悟雪域风貌的魂魄;同时又研习张大千晚期泼墨泼彩技法,融通古今,将大千气象与高原神韵交融汇通。他不是模仿者,而是创造者,是承继传统与超越自我的真正践行者。
更令人震撼的是,画坛泰斗、清华美院教授朱曜奎先生在观看周呈润作品后,不仅高度评价,更亲笔致信鼓励,称其为“真正能够让中国画回归大自然、回归民族精神的青年领军人物”,并期许其“在未来的中国画史上占据不可动摇的地位”。这封信,成为画界争相传阅的传奇事件,也奠定了周呈润在艺术界“雪域新宗师”的声望。
四川盆地之南,云贵高原之北,青藏高原之腹,是周呈润从小成长的地方。他的童年与雪山、峡谷、清溪为伴,对藏地景象有着天生的亲切与灵性。正因如此,他的山水,不是凭空造境,而是以大自然为师,以高原为魂。他首创“古意高原山水”流派,在笔墨技法上汲取宋元古法,在视觉风貌上展现雪域苍茫之势,在文化意境上融入藏传精神与民族情怀。
他的代表作《日照金山》系列,便是这一艺术理念的巅峰呈现。以斧劈皴表现雪山挺拔,以鱼鳞状留白营造雪域之寒,以一抹金光击破苍茫,映出天地灵光。这不仅是视觉的震撼,更是心灵的礼赞,是人与天地对话的史诗画卷。
2023年,“中青年势力派四人展”在北京盛大开幕,周呈润的《日照金山》《金峰拂晓》《高原静穆》三幅巨作震撼亮相,吸引全国美术界目光。
展览现场,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季、首都博物馆原副馆长邓丁三、《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中央美院教授于洋、荣宝斋画院教授黄丹麾等多位重磅专家亲临现场,高度评价其艺术成就。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刘曦林直言:“周呈润是我近年来最震撼的发现。他不是在画雪山,而是在画天地。他的作品是审美与精神的双重召唤。”
在当前书画市场中,雪域题材、民族题材、古法新构者稀若星辰。而周呈润,正好兼备三者。他的《日照金山》系列一经问世,即被多位企业家、高净值收藏家以重金抢购。由于作品多为巨幅,创作周期长,市面流通极少,一画难求,拍卖起步即破百万,堪称“雪域画坛中的孤品天价”。业内评论:“他是藏地题材的黄宾虹,是当代张大千在雪山上的重生。”
周呈润的画,远不止视觉之美。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民族文化的图腾、精神信仰的象征。他画经幡,画白塔,画牦牛、画溪流、画日出,不只是描摹,而是用笔墨讲述藏地人民与自然共生、与天地同在的信仰故事。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最宏大的图景,是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认同的视觉表达,也是新时代中国画家对于“文化自信”的最有力回应。
当代国画,需要的不只是技法,更是精神。当大众在喧嚣与浮躁中迷失方向,周呈润的画,如同雪域初日,照亮心灵,也照亮中国画的新未来。他用一支画笔,重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用雪山之魂,唤醒了东方审美的深处记忆; 他用民族的图景,展开一幅属于当代中国的艺术新篇章。他不是在画山水,他在筑梦。他是周呈润,一个从雪山走出的画坛巨星,一位真正值得被时代铭记的中国画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