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村镇党委以“开门教育”深化作风建设、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民服务的实践中,车田村党支部始终将解决群众生产难题摆在突出位置。面对塘尾小组白麻坑蓄水点因黄泥淤塞无法蓄水、严重威胁早稻种植的紧急情况,车田村两委闻讯即动、精准施策,仅用两天时间高效完成清淤疏浚与设施升级,有力保障了粮食生产“生命线”,用务实行动擦亮“开门教育”的为民底色。
“眼瞅着要插秧了,这蓄水点堵得死死的,田里没水可咋办?”塘尾小组村民望着白麻坑蓄水点内堆积如山的黄泥,忧心忡忡。该蓄水点是保障小组早稻灌溉的关键水源点,因山体水土流失导致大量黄泥涌入,淤塞严重,完全丧失了蓄水功能。若不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数十亩早稻的适时种植,关乎村民一年的收成。这一迫在眉睫的生产难题,通过车田村“开门教育”搭建的常态化走访和村民议事会等渠道,迅速传递到了村两委。
农时不等人!接到村民反映后,车田村两委高度重视、立即响应。村支书带领干部和技术人员火速赶赴现场勘察,确认淤塞程度和工程方案。为抢抓春耕黄金期,村两委果断决策、迅速行动。
首先调集机械清淤: 第一时间组织挖掘机进驻现场,连续作业两天,对蓄水点内淤积的厚重黄泥进行彻底清理,恢复其正常库容。
然后升级输水设施: 针对原有小水管输水能力弱、易堵塞的问题,村两委自筹资金5800元,购置大口径涵管,并组织专业人工队伍,将老旧的小水管全部更换为更耐用、过水能力更强的大涵管,确保水源能顺畅、足量地输送到田间地头。
两天奋战,难题攻克! 截至5月,白麻坑蓄水点内淤积黄泥已全部清理完毕,崭新的涵管铺设到位,清澈的水流重新注入蓄水点,为焦急等待的稻田送去了“及时雨”。
“村里真是帮了大忙!清得又快又好,新换的大管子看着就踏实,今年早稻有指望了!”塘尾小组的村民们看着汩汩流入蓄水点的清水和崭新的涵管,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纷纷为村两委的高效率、办实事点赞。
此次投入的5800元,看似不多,却精准解决了困扰村民春耕生产的核心难题。这不仅是车田村两委运用“开门教育”机制精准对接民需的成果,更是其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真心实意为民解忧的生动体现。从发现问题到彻底解决,村两委展现了强烈的责任担当和高效的执行力,确保了早稻种植不误农时。
(朱慧莹 吴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