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龙门山中段地处古岷江湔长江水系上游,独特地质结构与古彭族、古蜀族 “茶”“鸟” 图腾文化交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茶文化孕育环境。据当地文化学者徐世洪介绍,这两个族群是中国最早驯化野生茶树的先民,其茶事活动为陆羽提供了重要研究样本。
佛道交融:茶道智慧的碰撞
栖居丹景山金华寺期间,陆羽与新罗国(今韩国)高僧金头陀结为知己。这位被称为 “茶道与泡菜发明人” 的神僧,向陆羽传授茶道十二旨要,并详述龙门山种茶、制茶技艺及彭州茶户张守珪的经营之道,被陆羽视为《茶经》创作的 “奠基之礼”。
记者走访《天盖寺》
与道家仙人罗公远的相遇更具传奇色彩。三人同探龙门山回龙沟千年野茶树时,罗公远所述 “云雾覆其上,乱石之中为上者” 的野茶特性,直接启发陆羽在《茶经》中写下 “上者生烂石”“野者上” 的经典论断。这种佛道茶理的融合,在《茶经》“茶之饮” 篇中体现为 “佛家怡神、道家养生” 的饮茶理念。
梦境与现实:茶史传承的印证
陆羽在彭州的奇特梦境成为茶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梦中,春秋战国至西汉的蜀地茶事名人苌弘、王褒等四人,详述彭州堋口、蒲村等茶场的盛况,提及雀舌、仙岩石花等名品,并指明 “剑南彭州为上”。经实地验证,梦境记载与现实完全吻合。
记者走访藏茶博物馆
在张守珪茶场,陆羽见证了数百人制茶的繁忙景象。三人吟诵王勃《龙怀寺碑》中 “石乳琼浆入妙馔” 的茶境描述时,张守珪即兴赋诗:“遥知梦境尚龙门,满山茶香怡心魂”,其情状被时人比作 “楚狂接舆” 再世。
古今回响:彭州茶的传承与发展
《茶经》明确记载 “剑南以彭州上”,印证了其唐代名茶中心地位。据考证,彭州种茶史可追溯至西汉,王褒《僮约》中已有相关记载。如今,宝山茶、堋口茶、白鹿白茶等产区延续着千年茶脉,成为当地文化名片。
记者采访宝山茶业徐世洪
此次考察活动负责人表示,彭州作为陆羽茶学研究的关键节点,其茶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对当代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