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普】降温天献血攻略来啦!
发布时间:2024-12-02 21:00:29  特约记者:蒲惇坚  点击:12321次

气温渐低

又到了起床靠勇气,洗澡靠毅力的季节

许多人觉得天冷出门都困难

更别说去献血了

因为冬天一到

随着冷空气而来的

是对冬日献血的各种流言蜚语

但是,冬天表示不背锅!

冬天献血会更冷?

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冬季不适合献血,因为献血之后人体的体温会下降导致“更怕冷”,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我们要先来分析一下人体是如何产热的。其实,机体热量的产生跟细胞代谢有关,能产热的不是血液,而是肌肉和肝脏。血液并不产热,而是人体的“运输大队长”,一方面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另一方面能将肌肉和肝脏产生的热运输到体表进行散发,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

因此,在寒冷的冬季,要想提升御寒能力,一是要通过运动使肌肉活动起来,使血液循环加快,从而产生热量;二是科学的营养膳食,通过肝脏代谢后能为全身提供足够的热量。怕冷的原因在于产热<散热,所以把衣服穿厚点才是正经事儿!

实际上,无偿献血每次献血量为200~400毫升,只占成年人总血量的5%~10%,这是经过医学论证的合适量。献出的血液通过机体调节很快就会得到恢复、补充,使血容量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会“伤元气”,更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冬季献血后会怕冷”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冬天献血会“伤元气”?

有人说,血液是人体的精华,不能轻易献血,一旦献血就会“元气大伤”。这一说法完全没有任何依据。 但事实上,人体的血液具有一定的自我更新能力,而且人体的调节机能能够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所以献血后并不会造成人体血虚,更不会伤元气。

献血200-400ml

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小时补充到位;

血浆蛋白质:1-2天补充到位;

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7-10天补充到位

所以说,无论是哪个季节献血,都完全在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会引起不适,更不会造成人体血虚,伤元气,大家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献血啦,下面一起来领取这份冬季献血指南吧!

1.饮一杯热水

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到了冬天,温度的降低会导致我们的血管相对收缩,血液流动速度相对缓慢,这就增加了护士找血管的难度。因此,为了扩张血管,大家可以在献血前饮上一杯热水以促进血液循环,或者轻轻拍打肘部使血管充盈,另外,在采集的过程中有节奏地做握拳动作,可增加血流速度哦。

2.多做运动

想在寒冷的冬季“不怕冷”,多做运动使肌肉活动起来,借助血液力量,将产生的热量运输到身体各处。

3.保持饮食清淡

都说,冬天与火锅更配,寒冷的天气配上火热冒泡的火锅,还有什么比这更加幸福。不过献血者一定要注意啦,献血前要保证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献血前一天晚上和当天早晨,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同时也不能饮酒,以免体检不合格而延误献血。

4.多摄入一些蛋白质

冬季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抗寒力,还能温补气血,滋补身体。科学的营养膳食,通过肝脏代谢后能为全身提供足够的热量。献出的血液通过机体调节很快就会得到恢复、补充,使血容量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不会“伤元气”,更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5.预防感冒

天气过于寒冷,免疫力差的朋友就经常被感冒缠上身,但一定要注意预防感冒。如果已有明显感冒症状,例如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等,就不适宜参加献血。如果无任何感冒症状,仅仅是自觉轻度不适,或者正在预防性服用感冒药物,需要经过献血现场体检医生的综合判断,决定身体状况是否适合献血。

6.穿戴宽松

冬天是个藏肉的季节,每个人都包裹得和粽子一样,不过在献血当天,还是应该穿上宽松、容易脱的衣服,方便献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