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引擎、四协同、全融合”党建品牌logo
二、品牌内涵
新引擎: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新平台来驱动党建业务创新和发展,运用科技前沿,赋能发展新动力。
四协同: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强党建。实现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实现党建业务并肩行,铸就高效协同新生态。
全融合:党建深度融入教学、科研、服务和管理各环节,确保业务延伸之处,党旗高扬,形成全方位融合新局面。
三、品牌创建过程
初期建设(2017-2020年):支部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探索创新。2018年,支部积极响应教育部“对标争先”要求,对标“七个有力”,逐步构建党建品牌基本框架,为品牌建设打下基础。
品牌孕育(2021年):2021年支部换届后,紧跟新时代步伐,创新党建思路,引入新技术、新平台作为“新引擎”,初步形成“新引擎 四协同 全融合”品牌框架,为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开辟新路径。
品牌创建(2022年至今):2022年支部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后,党支部正式启动“新引擎 四协同 全融合”党建品牌建设。实施“1442”党建工作机制,围绕“七大工程”,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高度协同与全面融合,党建品牌成效凸显,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学校党建工作的亮点与标杆。
四、创建实效
(一)创新实施政治方向引领工程,形成“一引领四聚焦五带动”支部工作法
强化政治建设,落实“三会一课”,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活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载体创新,举办“党建引领匠心铸魂”论坛,组织党员教师赴党性教育基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聚焦堡垒共建,领建职教资源库党建联盟,与潍柴集团、清平社区等联建共建,在普法宣传等多元领域合作,立项省级研修项目2项,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二)创新实施党建制度落地工程,形成“五聚五强”党员教育管理法
实施“五微”策略,微领域培优,创新实施“双培双带”,严格党员发展,稳固组织根基。微阵地引领,优化主题党日与积分管理,筑牢理想信念,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微帮扶解困,建机制强实践,丰富课程思政活动,形成“三全”育人格局。微故事激励,挖掘新时代“大先生”,激发教师教育家精神。微课堂提效,打造“技能”“云端”“动态”三类课堂,开展“匠心精技”大讲堂,让师生学有所获。
(三)创新实施党规党纪严抓工程,形成“四个三”党风廉政工作法
支部坚持“严”字当头,严格教育管理党员教师,用党章党规规范言行,开展“党规党纪”专题学习,落实党内外谈心谈话制度,精准摸排党员思想动态,让知戒惧、存敬畏、守底线、守规矩、讲程序成为“底色”,通过“三聚、三抓、三入、三责”,让廉政教育落地生根。
(四)创新实施一体协调推进工程,建立“三维协同”育人体系
围绕全方位育人目标,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打造“树人-育人-塑人”德育体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建设国家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红色文化传承子库,出版“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4部,获全国优秀教材建设二等奖1项。统筹社会资源,创新实践育人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8项,提升师生能力维度。依托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开发思政教学资源子库,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展现师生知识维度。
(五)创新实施网格阵地建设工程,构建“三个一”宣传阵地
一张网布局,完善网格阵地。打造“三库一中心”,依托教育实践基地和企业共建校地、校企基地,实现多维协同育人。一体化打造,提升育人成效。探索创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升育人成效。一盘棋融合,汇聚发展合力,形成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宣传先进典型,牵头共建党建联盟和课程思政资源子库,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为培养人才和服务区域经济贡献力量。
(六)创新实施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工程,打造“五微轻课堂”
实施党建“领航”计划,形成部门、专业、教师三级联动格局,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活动。梳理教学等领域育人功能,推动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立足区域产业优势构建专业文化,创新“德技并修”育人模式,打造“五微轻课堂”思政教学场景,开展“匠心精技”大讲堂等“山科绿色动力”品牌活动,育人成效显著。
(七)创新实施关怀帮扶建设工程,开展“初心凝心暖心匠心”行动
秉持初心开展“青马工程”“同题党课”等活动,厚植爱国情怀。聚力凝心以多元化指导提升师生综合能力,获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2项。服务暖心建立困难诉求机制,搭建沟通平台,开展系列活动传递关怀温暖。技能匠心开展“寻找身边技术能手”活动,激发师生对标争先热情,近两年师生获省级以上荣誉23项,9名学生被认定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
五、示范与带动作用
(一)创新实施师生思想政治工作项目
支部数字化赋能创新党建工作,搭建“党建+”工作平台,打造智慧党建引领“新引擎”,建立“党建+平台”思想政治工作项目。一是实施“党建+资源库”思政育人项目,依托国家级汽车电子专业教学资源库,联合15所高职院校共建党建联盟,共建课程思政资源子库,推动思政育人改革创新,提升基层党支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力。二是实施“党建+新媒体”思政育人项目,用好“微党建”,开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育人号及微信公众号宣传党建工作。三是实施“党建+实践基地”思政育人项目,以党性教育和校企实践基地为依托,开展思政实践教学和主题党日活动,与社区开展主题实践和社会服务,确保思政育人走深走实走心。
(二)打造“四个一”育人载体
支部打造了“一课堂”“一中心”“一社区”“一平台”的“四个一”育人载体,培养了德才兼备、德技并修的汽车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面打造第二课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组建“技能课堂”,开展“匠心精技”大讲堂,实施“青培铸魂”工程。依托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1个,牵头或参与全国产教融合共同体6个,与一汽大众、潍柴集团共建产业学院,立项国家级产教融合专业合作建设试点1个、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1项、省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应用典型案例1项、省数字化赋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典型案例1项。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四区四队”育人新模式,构建了支部党建前沿阵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
六、反思和展望
经过多年实践,“新引擎 四协同 全融合”党建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充分发挥了党建对部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但在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党建工作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品牌建设,持续创新党建工作方法和载体,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单位的交流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文/中共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教师党支部书记 逄兰芹)
总编辑:李志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