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笕桥小学课程改革专项导助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3 15:30:02  特约记者:吕帅  点击:22511次

近日,杭州市笕桥小学开展的上城区小学课程改革专项导助活动圆满落幕。此次活动围绕多学科课堂教学,深入探索跨学科实践学习路径,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学科融合展魅力

语文:趣味引导,提升表达

低段语文教研组中,曾思思老师在《推荐一部动画片》课堂上,借助AI学伴实时评价,通过观看范例、同桌互荐、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推荐方法,充分体现寓教于乐。语文教研组长徐琪琪老师作以“研途赋能教学,活动浸润成长”为主题的教研组建设汇报,精心规划、有序推进让老师们对本学期的教研工作充满了期待。

区教研员朱慧老师对曾思思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精准、专业的点评。朱老师高度赞扬了曾老师紧扣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成功达成了“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她指出,曾老师与时俱进地引入豆包 AI 智能体,不仅为课堂增添了趣味性,还极大地提升了课堂的实践性。另外,朱老师也就低年级学生小组合作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开展。

微信截图_20250423144826.png

数学:文化浸润,创新教学

高段数学教研组,韩婧男老师以一场“古风运动会”带领学生穿越时空开启了对“平均数”的探索。学生亲手操作得分图,直观理解平均数的本质——“将不同变为同样多”。韩老师结合《周易》中的“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智慧,揭示古人求平均数的雏形,让数学与传统文化巧妙碰撞!。

顾林佳老师以《国粹融数:融入传统文化的小学数学主题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研究》为题,系统阐述了传统文化与数学主题实践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区教研员田晓勤老师在评课环节高度肯定了课堂的创新性与文化浸润价值,同时也从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角度提出了许多高屋建瓴的建设性建议,引发在场教师对国粹融数实施的深度思考,现场研讨氛围热烈,也为后续教研提供了明确方向。

微信截图_20250423144840.png

综合实践:立足本土,深度探究

综合实践组包晟诚老师执教了《传统节日习俗“泥巴展”准备指导课》。本节课包老师积极发动学生,基于前一阶段“传统节日习俗”主题学习,积极发现活动策划中的真实问题。在开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师指导和小组评价,不断激发学生推进活动策划的内驱力,以小组认领的方式解决课堂学习所提出的任务,进一步优化了班级任务布局。

课后,老师们移步创客教室,进行学校“廉文化”的校本课程论证。首先,杨荷娜老师介绍了相关校本课程,随后区教育学院蒋敏老师从课程类别、课程建设内在逻辑、课程单元架构、课程材料等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基础性和可行性的论证。蒋老师肯定了学校已有校本课程的实践基础,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优化建议,让每位团队老师受益匪浅。

微信截图_20250423144854.png

美术:技术赋能,创意无限

商老师执教五年级《弯弯的小路》,创新融合AI技术。学生通过“与画家列维坦AI对话”了解透视原理,分组使用AI学习,调节画面效果。结合手绘创作,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学习兴趣高涨。

随后的教研沙龙围绕“技术赋能视角下的跨学科实践”展开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技术能打破学科壁垒,但需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衔接,避免技术喧宾夺主。区教研员胡俊攀老师充分肯定了商老师本节课的设计与演绎,他表示AI技术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效果,但需要进一步探索技术与课堂育人的有效融合。

微信截图_20250423144906.png

科学:跨科探索,激发思维

陈晋老师执教《温度与水的变化》,带领学生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学生们在趣味探索中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感受着自然的变化规律。黄乐意老师执教《影子的秘密》设计“找太阳”的环节,通过杆影的变化寻找太阳的位置变化。整节课学生们兴趣浓厚,探究欲望强,小组合作,认真观察。

区教研员陈敏老师给予了深入且细致的指导与帮助,提到教学应该立足学生,如何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真正做对学生们有意义的教学,给予全组老师努力的目标与方向。组内老师认真聆听收获满满。

微信截图_20250423144918.png

体育:实践创新,增强体质

杨荷娜老师执教《有策略的耐力跑》得到了区体育教研员方勤老师的高度肯定,方老师也对组内的教研氛围表达了赞赏。对于学校的“活力校园,健康领航”示范校建设工作,方老师进行了实地考察,对于上下午大课间、15分钟课间活动、学校体育运动氛围都表示了肯定。

微信截图_20250423144930.png

跨学科实践的探索征程

杨蔚副校长以“人工智能背景下跨学科实践学习路径探索”为题进行汇报。学校跨学科实践历经多阶段发展。学校最初聚焦学科实践,以课例先行,探索学科课堂中的跨学科实践。随着探索的深入,学校加强以教研组为单位的跨学科探索,开启以点带面式的经验共享。

当下,学校正积极探究AI助力跨学科实践。各个教研组大胆探索“AI学伴、AI导师、AI双师...”等多种模态、多样功能的AI助力跨学科实践,为学生实践提供“助教、助学、助评、助研”等重要学习辅助,收获不错的效果。

专家引领促提升

最后,上城区教育学院的各位专家对上午的课堂和汇报进行了深入且专业的点评,为学校后续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

专家们肯定了学校积极探索跨学科实践的态度与已取得的初步成果,同时强调要精准把握原学科与所跨学科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专家指出,跨学科并非简单地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叠加,而是要在深入分析各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融合点,使跨学科教学目标既服务于各学科的专项发展,又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同时,专家们高度肯定了学校在利用 AI 技术助力跨学科实践上的尝试,也强调AI 技术的应用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展开,让技术真正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工具。

微信截图_20250423144945.png

此次专家的反馈为杭州市笕桥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认真梳理专家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持续深化课程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迈向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