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杭州上城区合作办学共同体“学院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科学场)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4-23 15:30:02  特约记者:吕帅  点击:29725次

为促进教师课堂能力提升,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近日,浙师大杭州上城区合作办学共同体“学院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科学场)在杭州市笕桥小学举行。来自杭州市笕桥小学、杭州市笕桥花园小学、杭州市丁蕙实验小学与杭州市笕文实验学校的科学老师们齐聚一堂,聚焦核心素养,展开深入学习。

(一) 深耕课堂:多元设计显匠心

活动伊始,来自4所学校的4位科学老师围绕《影子的秘密》这一课题,分别进行课堂展示,以匠心设计课堂,以热情点燃学生,为在场老师呈现了一场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教学盛宴。

丁蕙实验小学的周蜜老师首先用“你能想想办法让影子消失吗?”激活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让影子消失。接着,更是从反向思维让学生落实影子形成的三要素:光源、遮挡物和屏。然后,周老师让孩子们尝试找“最大”和“最小”的影子,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点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发现,根据实验记录单中不同星级的挑战任务,会推动学生有发现和记录,在课程中,周老师还加入《哪吒大战石叽娘娘》这个皮影戏小片段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加入生活中影子的变化,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影子变化就是由于光源“太阳”的位置变化,课堂的尾声,小朋友们在谈到课堂所学习的知识、有的游戏体验、探索的过程都让他们觉得开心。

笕桥小学的黄乐意老师以学生上节课观察的日影结果导入课堂,先是引导学生思考“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影子的变化是谁引起的?”等问题。接着,黄老师让学生去寻找太阳的位置,并借助“玻璃半球”这一材料让学生能方便地记录太阳位置。学生经过模拟实验后,不断完善对于太阳位置与影子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最终得出太阳的方向影响了影子的方向,太阳的高低影响了影子的长短。黄老师就影子的长短与方向变化展开重点突破,课堂教学中实验记录单更是跟着学生的需求不断更改完善。

笕桥花园小学的张紫艳老师以中央电视塔一天中影子变化的视频导入,迅速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自然引出探究主题。在探索环节,学生们借助手电筒、圆柱、自制轨道等材料,模拟光影变化实验。他们积极思考、热烈讨论,操作时分工明确,专注观察影子方向、长短、大小和形状的改变,还成功探究出让影子消失的方法,深入理解了影子产生的条件。 在应用拓展部分,从无影灯到月球影子等生活应用,丰富的实例让学生惊叹不已。此次公开课,不仅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相信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孩子们会不断前行,收获更多精彩!

笕文实验学校的洪露晨老师以现象级国产动画IP《哪吒2》为教学切入点,巧妙利用学生熟悉的文化符号(石矶娘娘)创设学习情境,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回顾影子产生的条件。再创设情境,以"影子能否像电影一样随意变化"为核心问题,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激活学生前认知,引导自主假设,形成"猜想→验证"的科学思维路径。设置梯度化剧本,第一幕聚焦影子大小变化(基础维度),第二幕升级为形状变化(基础维度)。借助“隐藏”剧本,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应用和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中劳动人民发现和总结的科学观念,培育正确价值观。

(二)以评促教:专业引领促提升

本次活动特邀省特级教师、正高教师刘晋斌老师担任评委,评课环节中,刘老师充分肯定了教师们的创新两点,也对课堂细节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1.学习材料在准备时要关注学生需求,对标要建构的概念,让学习材料发挥最大的用途。

2.教学问题在设计上要多一些思考,是开放、半开放还是封闭的?需要引起教师深思。

3.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孤立的,承前启后,教师要有“大单元”观念。

思想的碰撞为教师们指明了改进方向,也让本次活动成为一次全员参与的教学盛宴。

(三)风采绽放:三尺讲台写初心

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成长的阶梯。无论是执教老师,还是参与听课的其他老师,都在备赛过程中经历了“设计-实践-反思-重构“的淬炼。本次评比既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检阅,也是深化课堂改革的新起点。相信全体教师都能以赛促教、以教促研,继续深耕课堂,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成长的“养分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