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无锡:打造急危重症患者“黄金救生圈”
发布时间:2025-07-08 11:50:02  特约记者:锡宣  点击:33523次

江苏无锡:打造急危重症患者“黄金救生圈”

近日,一位72岁因车祸致左股骨、左胫腓骨、左外踝骨、右踝骨等全身多处骨折以及合并脑外伤的患者被转院送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创伤救治中心。

由于中心与120急救平台建立了联动机制,急救车到院前,患者的伤情概况早就发送至中心急救信息平台;患者到院后,创伤救治中心团队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急紧救冶与急诊手术;术后患者无缝衔接被送往EICU继续接受辅助呼吸、输血、升压等一系列支持治疗,最终赢得生机,入院第三天就完成拔管脱机,恢复自主进食。

为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高效一体化全程化救治,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着力打造“黄金救生圈”,严格掌握创伤救治“时间窗”,实现急救MDT模式24小时待命,确保患者生命得到最高支持。

多学科联合“接力赛”助伤患跑赢死神

据了解,这位危重症伤患到院后,在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周建宏以及急诊医学科副主任韩冬的联合救治下,第一时间为其进行输血、抗休克、复温等紧急救治。经床边B超FAST判断排除胸腹腔严重创伤的可能,患者在未有大腿骨折的情况下,却蹊跷地出现远端肢体发白、远端足动脉摸不清等缺血症状。

失血量占全身血液70%以上,血压也仅能维持在70/30mmHg 左右,患者已处在生命的“临界点”,能否立即找到出血点成为了患者的唯一生机。面对如此疑难复杂的危急症状,中心立即启动了MDT模式,心脏大血管外科、医学影像科、骨科专家快速到达救治现场为患者开展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为右侧股动脉破裂。

患者被火速送进急诊手术室,心脏大血管外科与骨科的两位主任医师联手立即为患者进行了右侧股动脉破裂修补+下肢动脉造影股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手术历经4个小时,终于把患者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周建宏主任介绍:“复合伤患者伤后1小时是救治的关键时间窗,被称为创伤救治的‘黄金1小时’。在此期间,创伤患者若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极大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提升预后。”

无缝救治链为伤患赢得最佳救治时机

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每一次救援都是争分夺秒的救命接力赛,要跑赢这场比赛,关键在于中心急诊急救的响应能力和急救流程的优化。

据了解,从急救电话接通的那一刻起,江大附院便会第一时间启动创伤急救系统,依托与本地120、省级创伤救治中心建立制度化联动机制,借助信息化技术完成急救信息联动和交换,实现救援信息实时全面共享、多学科联合救治、医护技高效联动、EICU无缝对接,救治响应时间缩短了50%,实现“病人未到、信息先到、医生先到”,为创伤病人救治创造最短距离,赢得最佳救治时机。

同时,创伤救治中心建立了1个模式,2个联动,3个门对门的无缝救治链。围绕构建创伤救治中心实体化运作的目标基础上,依托急诊科、烧伤科、神经外科、骨科、胸心外科、重症医学科等重点专科建立以创伤外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救治模式,院前急救团队负责现场处置、院前转运、预警和交接;急诊急救团队对患者进行早期评估与生命支持;创伤多学科诊疗团队(MDT)对患者协助评估、手术及后续诊疗;创伤救治团队负责对创伤患者全程化管理。

完善的急诊绿色通道,各部门医疗团队的快速反应,强大的多学科合作及创伤救治能力,为中心挽救濒临死亡的重症患者提供了强大的医疗保障。

据统计,江大附院创伤救治中心近三年共收治创伤患者近8000例,其中严重创伤患者1300余例,接收省内成批伤救治共计41批次,参与省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救治15次,在江苏省内多起重大抢救事件中屡建奇功。尤其在危重烧创伤救治领域,近五年救治≥5人次成批危重烧伤患者20余批次,Ⅲº烧伤面积>90%患者20名,烧创伤总治愈率>99%。其中,参与“8.2”昆山爆炸救治获得省政府给予“五个最”的评价:单家医院收治伤员最多,伤情最重,死亡率最低,创面修复时间最短,医疗费用最少。

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将于2024年投入使用

据了解,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江苏省创伤救治联盟理事单位,多年来一直是无锡地区创伤救治领域的先行者。

创伤救治中心由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烧伤分会主任委员、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吕国忠教授担任主任,烧科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胸心外科等近20个临床科室选拔了59名创伤救治团队队员、20名MDT救治团队队员与81名专科护士共同组建成一支庞大的创伤救治团队,其中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占比31.25%。

中心近三年开展的创伤病种覆盖率及严重创伤并发症覆盖率、创伤救治核心技术覆盖率均高于80%。心脏修补手术、颅内血肿清除术、严重贯通伤、特大面积烧伤救治等10余项创伤救治核心技术居省内、国内领先水平,对于高达25%-39%死亡率的骨盆骨折患者,采用骨盆骨折外固定联合介入血管栓塞术进行救治,至今无一例死亡病例。

据介绍,目前中心不仅正在紧锣密鼓地创建省级创伤区域医疗中心,同时正在建设中的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12层单体新大楼也将在2023年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2024年正式投入使用。

中心建筑面积33000㎡,床位300张,通过烧创伤中心、急诊急救、重症监护、科创中心整合建设实现创伤一体化救治,同时借助网络信息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扩大创伤救治医联体协作,建成覆盖全区域的省-地市-县三级创(烧)伤救治体系、立体转诊体系、创伤预防体系,着力打造国家级创面修复产学研转化中心,全力推进创(烧)伤学科建设,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