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附院烧伤研究所副所长余道江教授获得双医学博士学位
6月14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副所长余道江,参加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2025届基础医学博士的毕业典礼。作为国内极为罕见的双料医学博士,余道江以其对医学的热爱和临床的不断钻研,正逐步成为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梦之队”第二代核心骨干的领军人物之一。
弦歌不辍:立志成为兼具临床诊疗和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余道江的医学求索可谓孜孜不倦。2003年大学毕业后不久,余道江进入苏大附二院整形科工作,同时开始攻读临床医学博士;2017年,他又前往法国巴黎笛卡尔大学附属NECHER医院进修一年;2020年,入职中国核工业集团四一六医院任特聘行政主任,在筹建该院整形烧伤外科期间,又报名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基础医学博士学位的攻读.....谁都知道,医生的成长进阶之路异常艰辛,是什么样的精神动力,支撑着余道江二十年的研学苦旅?
余道江坦言,他是临床医学出生,又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不仅涉及手术急诊,还有各种疑难杂症的联合会诊等,从业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用。国内顶尖高校早就在试点新的医培方案,希望培养出更多具有交叉研究能力和全球视野的高层次人才。所以,余道江给自己设计了既要“会看病”,又能“搞科研”的职业发展规划。
“临床为本,科研为魂”。从医二十年,经余道江巧手疗愈的患者不计其数。他自己也潜心专注难治性创面修复及再生医学领域,从电离辐射的放射生物学效应角度,围绕ROS的生成与调控,在放射性溃疡修复及瘢痕放射治疗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并在瘢痕的放疗响应及增敏、美容手术、注射、光电等面颈部年青化的新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主持包括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课题16项,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70余篇,SCI论文40余篇,专利4项,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内的9个奖项。
近年来,余道江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临床,已在山东、成都、常州、鞍山市等多家医疗单位推广,显著改善了上千名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他也因此担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国家卫生应急(核辐射)处置指导专家库专家、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分会干细胞与组织再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及《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审稿专家等重要职务,领衔着国内诸多前沿医学的科研和专业评审工作。
水到渠成:共同医学理想促成皮瓣修复新星加盟附院“梦之队”
余道江介绍,兜兜转转半生,最终还是选择来到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似乎都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2008年,当时的他还在苏州二院,参与了在广州召开的一次全国烧伤学术会议。余道江作为后起之秀,选择了皮瓣修复创面作为汇报课题,而现任江大附院烧创伤诊疗中心的吕国忠主任正是该次研讨会的点评嘉宾。作为全国大面积烧伤急诊急救创面修复的顶级大咖,吕国忠对主攻放射性损伤、糖尿病足的余道江极为欣赏,而吕国忠教授“做大医院里的小医生,医生要有工匠精神,并通过临床的逐步积累不断尝试创新”的行医理念,也给了余道江巨大的鼓舞和启发。
2014年的苏州昆山8.2爆炸事件,又给了两人并肩战斗的机会。余道江回忆道,那次事故大多患者伤势严重危急,苏州本地的烧伤抢救力量迅速告急。正在余道江和苏州的同行们苦苦支撑之时,吕国忠教授率领的指导组和原无锡三院烧伤团队赶来支援。原无锡三院在救治中展现出来的效率和水准让他们乃至全国刮目相看。“无锡烧伤铁军创造了单家收治病人最多、伤员病情最重、救治压力最大、救治效果最好、人均费用最低的五个最的救治奇迹。收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高度评价。这也让我产生了有朝一日能够追随吕教授的期待。”
余道江介绍,他和吕国忠教授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吕教授的专业是烧创伤修复,而他更偏向整形修复。随着现代烧伤医学的发展,患者对术后皮肤美观和功能恢复的要求越来越高,吕国忠教授正在进行江大附院烧伤团队的未来建设,而余道江也需要依托更专业的强势团队来提升自己的医技水平,此外,放射性损伤和糖尿病足是全国公认的难愈性创面难点,大家都想在这一领域取得质的突破。共同的医学理想和互补的专业能力,让余道江下定决心,加入江大附院烧伤团队,与吕国忠教授一起探索烧伤学事业。
如鱼得水:不断探索创新,突破皮瓣修复创面技术瓶颈
据了解,自2025年初入职江大附院,余道江教授就被任命为烧伤研究所的副所长,主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放射性皮肤溃疡、糖尿病足等难治创面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救治和瘢痕的综合治疗及放射生物学效应。余道江介绍,由于国内医源性(化疗)和工业事故造成的放射性损伤病例众多,但又缺乏相关团队,所以,当江大附院建立这一专业团队后,很快便吸引了许多患者慕名而来。
余道江表示,目前的江大附院烧伤团队主攻两个领域,一方面是危重症抢救,另一方面就是他所负责的创面修复。相比之前,江大附院烧伤团队实力更强、基础扎实、团队成熟,同时依托江南大学医学院作为后续人才培养的后盾,这将让整个团队体系未来更加完善,更具标识性。此外,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更需要医生去开拓共病方面的研究,比如,有些患者既是糖尿病又患有肿瘤,在进行放射性治疗后又造成了放射性损伤,医生需要在这一领域下足功夫,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今年7月,我们烧创伤楼即将竣工,人才梯队已经完善成熟,具备了冲击更高一级技术高峰的实力和信心。”余道江指出,吕国忠教授作为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前任主委,一直跟我们强调,烧伤在整个医学领域中是一个很小的专科。但烧伤医生面对的大部分患者都是底层工人或民众,他们收入低、工作环境差,甚至生活环境、家庭背景、教育背景都相对较弱,而他们,恰恰又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把他们治好,关乎一个家庭的存亡,关乎社会的稳定。所以,“我们将在吕国忠教授的引领下,对难治性疾病不断探索创新,进一步发扬烧创伤救治应急处置的无锡模式,推动江苏烧伤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