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恩怨未了 邻里情更需守望
发布时间:2025-08-06 13:00:02  来源:商广网  点击:45742次

8月4日一早,来访者循着赣县区“智尧释法调解坊”的官方公众号和视频,找到了赣州市赣县区综治中心这儿的调解坊。他说看了那些调解故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走进来,想说说家里和邻居的疙瘩。

听着他诉述,调解员心里忽然一动——这事儿,怎么如此眼熟?细问之下,竟真与三十年前那起竹林纠纷对上了。

还记得当年,一方是勤劳肯干的老两口,膝下无儿(领养)却把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另一方,正是眼前这位来访者的长辈,家境殷实却在寸土之间不肯相让。那时调解员总说,邻里相处该学中华传统里的“守望相助”,哪能为这点小事结下恩怨?双方都认可调解员的道理,称公道正派、秉公无私,可由于工作原因,调解员去了新单位,很遗憾,双方终究还是选了对簿公堂。

没想到三十年后,当年的纠纷竟像接力棒般传到了下一代。老人们都已作古,后辈却因为宅基地建房的事再次针锋相对。而来访者此番前来,正是不想让上辈的冤仇延续,嘴里反复念叨着“远亲不如近邻”,这话让调解员心里既感慨又欣慰。

人这一辈子,谁能离得开邻里?春耕时借把锄头,暴雨后帮着抢收,孩子没人看时搭把手,这些温暖哪一样不比三尺地界更重?中华美德里的“和为贵”,从来不是退让,而是懂得珍惜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缘分。就像老话说的,千年修得邻里情,几十年的恩怨,耗了几代人的精力,影响了日子,也牵绊了生活,图啥呢?

看着这跨越三十年的纠纷,调解员更坚信:化解矛盾,靠的不是输赢,是心里的温度。多想想对方的难处,少计较眼前的得失,让“相助”代替“相争”,让“和睦”代替“隔阂”,才是对日子最好的成全。毕竟,谁家的屋檐下,不盼着邻里相安、岁月静好呢?(吴智尧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