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无锡分行消保小课堂(一):认识“非法金融活动”
1、非法金融活动概念
非法金融活动的定义
非法金融活动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未经批准或超出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或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行动。
非法金融活动的特征
未经批准:未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擅自从事金融业务;
欺诈性: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假宣传、承诺高额回报等手段骗取资金;隐蔽性:活动方式隐蔽,难以被发现和监管;
危害性:严重扰乱金融秩序,损害社会公众利益。
非法金融活动常见类型
包括但不限于非法集资、金融诈骗、非法放贷、资金拆解、融资担保、外汇买卖、违规销售金融产品、套路贷、电信网络诈骗、伪造与出售货币、虚假金融广告等。
2、非法金融活动常见手段
(一)承诺高额回报。非法金融活动往往以远超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率吸引投资者,如“保本保息”“年化收益率高达XX%”的虚假承诺。
编造虚假项目。通过夸大公司实力、虚构项目背景、伪造政府批文等手段,制造虚假繁荣景象,引诱消费者投资。
虚假宣传造势。聘请明星名人站台,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发布广告,报刊上发表专访文章,制造虚假声势。
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网络社交平台、手机APP等新媒体渠道,进行跨地域、广覆盖的非法金融活动宣传,增加其隐蔽性和传播速度。
非法集资与传销结合。将非法集资与传销模式相结合,通过发展下线、层层返利的方式,迅速扩大集资规模。
3、防范非法金融活动措施
(一)增强风险意识。金融消费者应保持理性投资心态,提高信息甄别能力,不轻信高息诱惑,不盲目跟风投资。
核实机构资质。在参与金融活动前,务必核实相关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如查看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
了解产品信息。对金融产品进行充分了解和风险评估,关注其收益与风险是否匹配,避免盲目投资。
(四)及时举报非法行为。一旦发现非法金融活动线索或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应立即向金融监管单位、公安机关等部门举报。